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中国建材报专访朱连滨:构建互联互通、互利共赢、低碳绿色的产业新生态
发布日期:2021-08-01 13:45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国检集团

近日,《中国建材报》专访国检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朱连滨,深入了解建材工业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的挑战和实现路径。

全文如下>>>

构建互联互通  互利共赢
低碳绿色的产业新生态


——访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朱连滨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实现碳中和,必须加快经济发展低碳/脱碳转型、行业技术突破,降低行业能耗和排放强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建材工业是典型的资源能源承载型行业,也是碳减排的重点行业,推动“双碳”目标达成是建材工业面向未来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责任。

作为国内碳减排领域高技术服务领军机构,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检集团)多年来凭借专业的技术团队,服务3000余家企业、20多个省市碳排放政府主管部门,以高效率高质量的服务赢得了企业与政府的认可。

近日,记者采访了国检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朱连滨,深入了解建材工业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的挑战和实现路径,以期构建互联互通、互利共赢、低碳绿色的产业新生态。

记者:多年来,国检集团一直致力于协助政府部门开展碳排放相关课题研究、标准编制及全国碳排放核查等工作。请您简要介绍一下,目前国内建材工业碳排放处于什么水平?国外建材工业和企业在碳减排方面有哪些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朱连滨: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碳排放、碳中和成为国策。“十四五”时期,我国将深化重点领域的低碳行动,推进发展低碳工业体系、低碳交通和低碳建筑等。这无疑会引发建材工业新一轮的装备升级和技术进步。

根据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公开发布的《中国建筑材料工业碳排放报告(2020年度)》,我国建筑材料工业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14.8亿吨,约占全社会碳排放总量的13.96%。在纳入全国碳核查的八大行业中,建材工业属于排在前三名的“排放大户”。

该报告中显示,2020年,水泥工业碳排放12.3亿吨,占行业总体的83%。建材工业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水泥行业情况。

依据国检集团的碳排放相关工作经验积累来看,水泥工业碳排放组成中,化石燃料燃烧部分排放在35%左右,原料碳酸盐分解产生的排放在60%左右,这两类排放通常被视为直接排放,电力部分产生的间接排放不足5%。目前,国内各大水泥集团、行业协会及相关研究院所均已开展相关低碳研究工作。

从国际视野来看,国外在燃料替代、碳捕捉与封存(CCS)等方面的技术和经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例如德国海德堡水泥集团设立在挪威的水泥厂利用废纸、纺织布料、塑料和有害垃圾等废弃物替代了70%的生产燃料。同时,该集团将建设水泥行业第一条全尺寸CCS项目,通过水泥窑的纯氧燃烧提高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捕集成本,提高捕集和封存的效率,为我国水泥行业碳减排工作的推进提供了思路。同时,水泥行业还应与石油和化工行业紧密合作,研究并应用二氧化碳的利用和固碳技术也是未来需要重点考虑的方向。

记者:近日,由国检集团牵头的CSTM标准《建材行业碳中和评价通用导则》成功立项,这也是对国检集团碳减排领域技术能力及行业影响力的肯定。请您谈谈国检集团在碳足迹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具体有哪些?同时,国检集团能为建材工业“双碳”目标和企业的碳排放管理做哪些工作?

朱连滨:国检集团长期秉承“以科技创新引领业务发展”和“以央企担当服务行业长远”的理念,这一点在碳排放评价领域尤为突出。

早在“十五”期间,国检集团便开展了建材工业生命周期评价相关研究工作,并在“十二五”完成了“我国建材行业碳排放核查关键技术与试点示范的项目”。截至目前,国检集团已完成包括建材工业在内约500家企业的碳足迹评价工作。

在研究领域,国检集团已完成两项生命周期评价的国家标准编制工作,同时还有多项产品碳足迹相关标准正在编制中。本次编制的《建材行业碳中和评价通用导则》基于我国“实现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的需求,旨在打造一个专业性、先进性、适用性、时效性、多元性的五位一体的标准体系,从而更好地开展建筑材料领域碳中和的评价与认证标准化工作,充分发挥领域专家的作用。

今年1月,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发布《推进建筑材料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倡议书》,要求我国建筑材料工业要在2025年前全面实现碳达峰,水泥等行业要在2023年前率先实现碳达峰。积极推进“双碳”目标相关工作,不仅是企业深化改革、创新商业模式的优选途径,也是推动企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在此背景之下,国检集团能够为建材工业的“双碳”提供路径规划及减排情景分析等多项工作,还可以与各行业协会合作,为行业内企业提供政策宣贯及“双碳”整体布局及规划工作。

同时,作为建材工业碳排放培训基地,国检集团自2016年起,为企业开展多期碳排放管理人员、审核员的培训工作,培训人数超过3000人次。碳排放培训能让企业系统了解碳市场发展最新政策,掌握碳排放核算统计与报送工作技能,独立开展碳排放核查工作,制定科学的碳管理策略。

记者:据了解,国检集团承担全国碳排放核查企业数量超过2000家,还协助碳排放交易试点省份进行数据核查及政策制定等核心技术支持工作,有力支撑了全国碳市场的建设。以您的经验来看,建材工业要实现“双碳”目标主要存在哪些困难?

朱连滨:近年来建材工业减碳尽管成绩显著,但任务依旧十分艰巨。

水泥是建材工业的“碳排放大户”。由于水泥等建材生产过程中使用碳酸盐,工艺过程排放必不可少,因此产量直接影响排放量。如某一年度国家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导致对建材产品的需求量增加,会不可避免地增加建材工业的二氧化碳排放。

在燃料替代方面,欧洲水泥企业的燃料替代大部分采用废油、废轮胎塑料等高热值燃料替代物,我国水泥厂燃料替代物多为建筑垃圾及污泥等热值较低的物质,很难达到与欧洲同样的效果;而在原料替代方面,结合实际国情,我国水泥产量远高于欧洲,电石渣、钢渣等优质替代原料的产量不足以支持水泥及石灰生产企业的生产替代需求,但同时也为建材科研机构提供了更广阔的科研空间。

此外,刚才提到的CCS技术应用并不广泛,主要还是受到成本的影响。从水泥生产数据来看,低浓度的二氧化碳排放源,其排放浓度大约在11%至29%,排放浓度低、捕集成本相对较大,且捕集之后的压缩与和运输也是影响成本的重要因素。如何将二氧化碳有效利用也是需要花大力气解决的问题,国外水泥企业纯氧燃烧可能会是一个有效的解决途径。

记者:对建材工业来说,低碳绿色发展任重而道远。作为我国最大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行业之一,建材工业未来的发展对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意义重大。您对建材工业碳减排工作有哪些建议?

朱连滨:建材工业“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从工艺和产能布局两个方面考虑。

以水泥行业为例,工艺方面可从“源头、过程、末端治理及开发新型水泥”等方面来实现。

源头治理主要是提高原燃料的替代率,减少煤炭及石灰石的使用量;过程治理主要是加快技术研究,改变反应条件,如采用新能源煅烧熟料等;末端治理主要是开发CCS技术,对二氧化碳进行捕集与封存,同时需要注意捕集后的利用去向,尽量减少再次直接释放。

开发新型水泥、减少熟料配比也是当下的趋势之一。减少熟料配比,意味着从燃料消耗和过程分解方面均可以大幅度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调整产能布局,主要是从国家层面进行整体布局,提高行业集中度,解决同质化竞争、资源配置不合理、研发创新协同能力不强等问题,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品结构,推动行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在传统经济模式下,碳排放被当作经济增长的外部性因素,未来,碳中和驱动下的低碳发展将会改变这一发展模式。我国的低碳发展之路将是以减少碳排放引致技术革新、就业增长、产业壮大等驱动下的经济增长。建材工业绿色发展在促进减排的同时,也将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目前,“‘双碳’目标对能源和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建材工业从传统生产模式向未来综合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变过程中,遇到的挑战是空前的。一个公司的能力是有限的,而在未来的发展中,国检集团将充分利用其在碳领域的技术‘先手’优势,与其他企业合作达到优势互补,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效率,也能为双方在未来的绿色低碳发展中实现互利和共赢,让生活更美好。我们期望能构建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和低碳绿色的产业新生态。”

此次专访还得到搜狐网、腾讯新闻、百度、今日头条等众多新媒体平台的关注和报道





相关链接:

图视国检

国检微信群

扫码关注二维码

中国建材报专访朱连滨:构建互联互通、互利共赢、低碳绿色的产业新生态
发布日期:2021-08-01 13:45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国检集团

近日,《中国建材报》专访国检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朱连滨,深入了解建材工业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的挑战和实现路径。

全文如下>>>

构建互联互通  互利共赢
低碳绿色的产业新生态


——访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朱连滨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实现碳中和,必须加快经济发展低碳/脱碳转型、行业技术突破,降低行业能耗和排放强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建材工业是典型的资源能源承载型行业,也是碳减排的重点行业,推动“双碳”目标达成是建材工业面向未来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责任。

作为国内碳减排领域高技术服务领军机构,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检集团)多年来凭借专业的技术团队,服务3000余家企业、20多个省市碳排放政府主管部门,以高效率高质量的服务赢得了企业与政府的认可。

近日,记者采访了国检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朱连滨,深入了解建材工业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的挑战和实现路径,以期构建互联互通、互利共赢、低碳绿色的产业新生态。

记者:多年来,国检集团一直致力于协助政府部门开展碳排放相关课题研究、标准编制及全国碳排放核查等工作。请您简要介绍一下,目前国内建材工业碳排放处于什么水平?国外建材工业和企业在碳减排方面有哪些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朱连滨: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碳排放、碳中和成为国策。“十四五”时期,我国将深化重点领域的低碳行动,推进发展低碳工业体系、低碳交通和低碳建筑等。这无疑会引发建材工业新一轮的装备升级和技术进步。

根据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公开发布的《中国建筑材料工业碳排放报告(2020年度)》,我国建筑材料工业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14.8亿吨,约占全社会碳排放总量的13.96%。在纳入全国碳核查的八大行业中,建材工业属于排在前三名的“排放大户”。

该报告中显示,2020年,水泥工业碳排放12.3亿吨,占行业总体的83%。建材工业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水泥行业情况。

依据国检集团的碳排放相关工作经验积累来看,水泥工业碳排放组成中,化石燃料燃烧部分排放在35%左右,原料碳酸盐分解产生的排放在60%左右,这两类排放通常被视为直接排放,电力部分产生的间接排放不足5%。目前,国内各大水泥集团、行业协会及相关研究院所均已开展相关低碳研究工作。

从国际视野来看,国外在燃料替代、碳捕捉与封存(CCS)等方面的技术和经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例如德国海德堡水泥集团设立在挪威的水泥厂利用废纸、纺织布料、塑料和有害垃圾等废弃物替代了70%的生产燃料。同时,该集团将建设水泥行业第一条全尺寸CCS项目,通过水泥窑的纯氧燃烧提高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捕集成本,提高捕集和封存的效率,为我国水泥行业碳减排工作的推进提供了思路。同时,水泥行业还应与石油和化工行业紧密合作,研究并应用二氧化碳的利用和固碳技术也是未来需要重点考虑的方向。

记者:近日,由国检集团牵头的CSTM标准《建材行业碳中和评价通用导则》成功立项,这也是对国检集团碳减排领域技术能力及行业影响力的肯定。请您谈谈国检集团在碳足迹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具体有哪些?同时,国检集团能为建材工业“双碳”目标和企业的碳排放管理做哪些工作?

朱连滨:国检集团长期秉承“以科技创新引领业务发展”和“以央企担当服务行业长远”的理念,这一点在碳排放评价领域尤为突出。

早在“十五”期间,国检集团便开展了建材工业生命周期评价相关研究工作,并在“十二五”完成了“我国建材行业碳排放核查关键技术与试点示范的项目”。截至目前,国检集团已完成包括建材工业在内约500家企业的碳足迹评价工作。

在研究领域,国检集团已完成两项生命周期评价的国家标准编制工作,同时还有多项产品碳足迹相关标准正在编制中。本次编制的《建材行业碳中和评价通用导则》基于我国“实现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的需求,旨在打造一个专业性、先进性、适用性、时效性、多元性的五位一体的标准体系,从而更好地开展建筑材料领域碳中和的评价与认证标准化工作,充分发挥领域专家的作用。

今年1月,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发布《推进建筑材料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倡议书》,要求我国建筑材料工业要在2025年前全面实现碳达峰,水泥等行业要在2023年前率先实现碳达峰。积极推进“双碳”目标相关工作,不仅是企业深化改革、创新商业模式的优选途径,也是推动企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在此背景之下,国检集团能够为建材工业的“双碳”提供路径规划及减排情景分析等多项工作,还可以与各行业协会合作,为行业内企业提供政策宣贯及“双碳”整体布局及规划工作。

同时,作为建材工业碳排放培训基地,国检集团自2016年起,为企业开展多期碳排放管理人员、审核员的培训工作,培训人数超过3000人次。碳排放培训能让企业系统了解碳市场发展最新政策,掌握碳排放核算统计与报送工作技能,独立开展碳排放核查工作,制定科学的碳管理策略。

记者:据了解,国检集团承担全国碳排放核查企业数量超过2000家,还协助碳排放交易试点省份进行数据核查及政策制定等核心技术支持工作,有力支撑了全国碳市场的建设。以您的经验来看,建材工业要实现“双碳”目标主要存在哪些困难?

朱连滨:近年来建材工业减碳尽管成绩显著,但任务依旧十分艰巨。

水泥是建材工业的“碳排放大户”。由于水泥等建材生产过程中使用碳酸盐,工艺过程排放必不可少,因此产量直接影响排放量。如某一年度国家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导致对建材产品的需求量增加,会不可避免地增加建材工业的二氧化碳排放。

在燃料替代方面,欧洲水泥企业的燃料替代大部分采用废油、废轮胎塑料等高热值燃料替代物,我国水泥厂燃料替代物多为建筑垃圾及污泥等热值较低的物质,很难达到与欧洲同样的效果;而在原料替代方面,结合实际国情,我国水泥产量远高于欧洲,电石渣、钢渣等优质替代原料的产量不足以支持水泥及石灰生产企业的生产替代需求,但同时也为建材科研机构提供了更广阔的科研空间。

此外,刚才提到的CCS技术应用并不广泛,主要还是受到成本的影响。从水泥生产数据来看,低浓度的二氧化碳排放源,其排放浓度大约在11%至29%,排放浓度低、捕集成本相对较大,且捕集之后的压缩与和运输也是影响成本的重要因素。如何将二氧化碳有效利用也是需要花大力气解决的问题,国外水泥企业纯氧燃烧可能会是一个有效的解决途径。

记者:对建材工业来说,低碳绿色发展任重而道远。作为我国最大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行业之一,建材工业未来的发展对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意义重大。您对建材工业碳减排工作有哪些建议?

朱连滨:建材工业“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从工艺和产能布局两个方面考虑。

以水泥行业为例,工艺方面可从“源头、过程、末端治理及开发新型水泥”等方面来实现。

源头治理主要是提高原燃料的替代率,减少煤炭及石灰石的使用量;过程治理主要是加快技术研究,改变反应条件,如采用新能源煅烧熟料等;末端治理主要是开发CCS技术,对二氧化碳进行捕集与封存,同时需要注意捕集后的利用去向,尽量减少再次直接释放。

开发新型水泥、减少熟料配比也是当下的趋势之一。减少熟料配比,意味着从燃料消耗和过程分解方面均可以大幅度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调整产能布局,主要是从国家层面进行整体布局,提高行业集中度,解决同质化竞争、资源配置不合理、研发创新协同能力不强等问题,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品结构,推动行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在传统经济模式下,碳排放被当作经济增长的外部性因素,未来,碳中和驱动下的低碳发展将会改变这一发展模式。我国的低碳发展之路将是以减少碳排放引致技术革新、就业增长、产业壮大等驱动下的经济增长。建材工业绿色发展在促进减排的同时,也将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目前,“‘双碳’目标对能源和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建材工业从传统生产模式向未来综合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变过程中,遇到的挑战是空前的。一个公司的能力是有限的,而在未来的发展中,国检集团将充分利用其在碳领域的技术‘先手’优势,与其他企业合作达到优势互补,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效率,也能为双方在未来的绿色低碳发展中实现互利和共赢,让生活更美好。我们期望能构建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和低碳绿色的产业新生态。”

此次专访还得到搜狐网、腾讯新闻、百度、今日头条等众多新媒体平台的关注和报道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