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国检集团:将材料环保做到极致 用源头控制助力健康
发布日期:2022-07-05 10:54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国检集团

近日,《中国建材》杂志刊登了《将材料环保做到极致 用源头控制助力健康——国检集团材料环保控制团队发展纪实》专题报道。下面让我们一同探究国检集团是如何解决室内环境污染问题的。

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腾飞,人们在物质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在不断提高着对美好舒适的生活环境的要求,与此同时,伴生的室内环境污染问题却愈发严重,房屋装修过程中使用的部分材料会造成室内环境污染,不当的人造板材、家具、涂料、胶粘剂等建材产品会产生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氨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会使身处室内的人出现呼吸疾病,严重者甚至会诱发癌症、白血病等恶性疾病,危害人们生命健康安全。国际能源署发表调查报告称,近年来,全世界每年因空气污染致死人数高达650万人,其中室内污染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达300万人。严峻的形势使得国人越来越重视室内空气的环保水平以及高环保建材产品的选用,同时室内环境污染问题也牵动着无数相关科研人员的心。

为了保护大众生命安全,守护美好生活环境,国检集团作为中国建材检验认证的“国家队”,开始了解决室内环境污染问题的征途。

满足刚需:环保团队初长成

2001年,由于我国频繁发生室内装修污染造成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国家组织力量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布并实施了GB 18580—2001~GB18588—2001和GB 6566—2001等十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对各种建材产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了明确的限定,设定了市场准入标准。这可以称为我国系统化进行室内环境污染控制的开端。凭借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建材总院”)在建材领域长达几十年的技术沉淀与庞大数据支撑,国检集团成为最早从事建材产品环保检测业务的第三方检测实验室之一,也是国内当时为数不多的可以进行十项标准全部参数检测的机构之一,国检集团“材料环保控制团队”(简称“团队”)也在此时诞生。

当时,我国虽然有了材料环保标准,但对于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却明显滞后,该团队不断总结检测工作中的经验并开展研究工作,以满足新标准有效应用的刚性需求。在几年时间里,团队制备了多种有害物质标准样品,研发出智能水分测定仪,编制了《奥运工程环保指南》,出版了专业著作《装饰装修材料中有害物质检测技术》。这些工作推动了我国建材产品环保检测技术的进步,同时也筑就了团队的科研底蕴,为后来团队“检测与科研并重,彼此促进和支撑”的发展模式奠定了良好基础。

寻求突破:科技引领建首功

虽然十项有害物质标准的实施对于改善室内环境污染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各种建材产品的环保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升,产品合格率大大提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室内环境污染问题仍然没能彻底解决,一些新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比如:装修用材的环保指标都合格,但装修后最终空气质量却不合格;装修后空气质量虽然合格,但仍有明显异味。团队通过系统分析,认为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其一是标准体系的完善性问题,由于十项标准属于紧急出台,其中涉及的环保指标有的不充分,再加上有些材料不在十项标准覆盖范围,但又存在环保风险,处于失控状态。其二是检测方法的科学性问题,当时的标准以检测材料的有害物质含量为主,但有害物质含量不能真正反映材料使用后对室内空气的污染贡献,国际普遍采用的,同时也是能够建立材料和空气质量关联的有害物质释放量指标却很少涉及。其三是气味评价方法的缺失问题,由于有味的物质不一定有害,有害的物质也不一定有味,所以有害物质的量与气味并不成正比,没有必然联系,虽然人们关注异味问题,但是我国的材料环保标准中却并未规定气味指标。

基于以上分析,团队从2008年起开始着手进行技术攻关以寻求突破。通过中国建材总院科研基金项目《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检测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建立了有害物质数据库系统,发现各种材料的潜在环保风险;通过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专项项目《石膏板环境安全性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国检集团科研基金项目《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VOC检测用气候箱的研发》研发了进行有害物质释放量测定用的环境舱,并积累了大量材料有害物质释放量数据;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室内环境中异味物质的特征及其强度预测研究》和《垃圾填埋场和室内环境中异味活度系数测定与应用研究》掌握了建材产品的异味特征,并建立了建材产品气味强度和气味浓度的测试方法。到2014年,团队针对室内环保控制,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材料源头评价与控制方案,室内环保控制的“独门秘籍”即将在新的舞台上大展拳脚。

成果落地:工程服务终破局

2014年,APEC峰会在北京召开,其场馆建设期间,业主方对场馆提出了空气质量要达到“高环保、无异味”的要求,但要达到这一要求,仅仅让所使用的材料符合标准要求是远远不够的,一时间环保控制工作陷入困局。值此之际,时任团队负责人的国检集团原总工程师梅一飞教授勇挑重担,依托团队多年积累,为APEC场馆制定了针对各种材料的有害物质释放量、异味评价及快速检测方法,并建立了新的限值体系。团队以此为依据,派驻专业人员进驻工程现场,发挥专业优势,保证新要求贯彻落实,同时针对家具、地毯、木饰面等工厂定制化生产的材料,团队还将控制延伸到了生产端,技术人员亲赴生产厂去进行生产工艺评估、优化和监督,这是团队技术上由常规检测到工程装修全过程一次蔽不新成的成功实践。期间,团队克服了大量困难,也解决了诸多环保问题,例如,当时地毯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气味问题非常突出,团队技术人员亲赴生产现场对地毯的原材料、生产流程一一排查,通过排查,技术人员发现该地毯所使用的背胶是异味来源,且短时间内难以在市面中寻到更好的替代品,为解决这一问题,团队与厂家共同研发出了一款新型无味背胶,厂家和客户都不禁拍手叫绝。这样的故事在项目开展过程中不胜枚举,团队为了做好这个项目,实现行之有效的环保控制,已经做到了“吹毛求疵”的境地。这样高标准、严要求、短周期也倒逼团队将之前的技术积累快速转化落地,APEC项目给了团队展示拳脚的舞台,也激发了团队的无限潜能。

APEC会议取得了巨大成功,其场馆的环保水平也得到了各界与会者的高度认可,团队也因此获得了“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北京市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特别嘉奖”。自此之后,团队又陆续承担了2016年杭州G20峰会、2017年厦门金砖五国峰会、2018年青岛上合组织峰会、2019年杭州G20展室馆、2018~2021年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2022年北京冬奥村、2022年杭州亚运会等重要工程的室内装修环保控制工作,团队也获得了“G20杭州峰会服务保障突出贡献奖”,并收到了厦门建发集团、山东省委省政府、青岛市质监局和青岛旅游集团、北京城市副中心工程建设管理办公室发来的特别感谢信。团队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不断将全过程控制模式提升完善,未来将进一步依托信息化手段提高技术的智能化水平,更好地服务社会。

标准转化:技术应用再提升

在为众多工程提供环保控制服务期间,团队于2016年牵头承担“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建筑室内材料和物品 VOCs、SVOCs 污染源散发机理及控制技术》,在项目研究的五年间,团队将原有的技术成果不断深化并拓展,各种技术逐渐成熟并形成体系。团队认为,一项测试技术要想发挥最大的作用,标准化无疑是最为有效的手段。为此,团队加大了技术标准化的力度。近几年来,团队陆续制定了FZ/T 44003—2018《墙布》、GB/T 37321—2019《石膏及石膏制品中形态硫化学分析方法》、T/CBDA 42—2020《功能性内墙涂料》、JJF(建材)182—2021《建材产品挥发物检测用环境测试舱校准规范》、T/CBMF 116-2021《气味评价人员筛选方法》、T/CBMF 117—2021《建材行业气味评价实验室建设技术要求》、T/CBMF 119—2021 《室内空气气味评价方法》等四十余项标准。通过这些标准,团队针对室内异味污染问题,首次建立了针对建材产品的气味评价方法体系,解决了气味评价实验室的规范性建设问题、气味评价人员的标准化筛查及训练问题、气味评价方法的精细化和各种建材产品的气味分级问题;针对部分室内建材有害物质控制指标不健全、检测方法不科学、限量指标不合理等问题,建立了涉及人造板、涂料、胶粘剂、墙布、硅烷/硅氧烷防护剂和人造石等多种建材产品的有害物质控制标准,并在多项标准中引入了科学的环境舱测试法。为了配合标准的有效实施,团队还研发了一系列相关的检测仪器设备,如有害物质释放测试用环境舱、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微舱、原始气体嗅辨仪、动态稀释嗅辨仪等,促进了我国检测仪器装备水平的提升。随着这些标准的陆续实施和仪器设备的逐渐推广,团队多年技术积累将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应用,也必将推动各种建材产品环保水平的进一步飞跃。

技术延伸:运动场地环保

在团队专注于室内环境污染控制的同时,相关的材料环保性能评价及控制技术也陆续应用于其他领域。2015~2016年期间,我国各地大面积里暴发“毒操场”事件,针对这一问题,团队凭借在材料环保评价方面多年的技术积累,在很短时间内全面评价了各种运动场地材料及其原材料的环保风险,并建立了全面的有害物质及气味评价方法,部分技术应用于T/CSVA 0102—2017《合成材料面层健身步道要求》、GB 36246—2018《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等标准的制定,有效促进了运动场地环保水平的大幅提升。之后团队又通过中国建材总院青年基金《塑胶跑道气味组成及来源解析》、国检集团自立基金《室外塑胶运动场地面层可挥发物质的散发机理及影响评价》等项目,不断深化对运动场地的环保问题研究,为行业众多企业提供了异味溯源、污染物溯源、原材料筛查等深度技术服务,得到了行业同仁的普遍认可。团队也陆续组织了“中国运动地坪产业发展技术论坛”“全国运动地坪铺装工职业技能大赛”等行业重要活动,经过不懈努力,国检集团也于2021年成为中国田径协会田径场地人工合成面层指定检测实验室。团队目前还在进行《运动地坪 可萃取有机卤素测试方法》《运动地坪弹性颗》《运动地坪 人造草用弹性垫》《运动地坪 室内面层有害物质限量》《运动地坪幼儿园场地》《运动地坪 现浇型面层用聚氨酯胶体主料》等十项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通过该系列标准的制定,运动场地将逐渐形成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标准体系,各种产品的环保水平也将进一步提升,为消除大众对运动安全问题的担忧发挥重要作用。

展望未来:环保走进千万家

2001年发展至今,团队从不足10人到如今的50余人,目前近一半成员都是硕士及以上学历,其中包含正高级职称3人、副高职称9人、中级职称近20人。团队荣获中国建材总院“创新工作室”和“室内材料和物品环保控制技术”科技创新团队、中国建材集团“青年文明号”等称号。“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在国内乃至国际都具有影响力的,集检验与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创新型研究团队”,国检集团第一检验认证院副院长郭中宝介绍。未来,团队还将继续在三个方向上不断提升。其一是建立材料环保水平的现场快速检测方法,解决环保检测的时效性问题;其二是建立高环保产品的数据库,方便专业人员和消费者对比选材;其三是开展高环保产品认证,使消费者购买环保产品真正放心。

“团队成立之初的目的是服务大客户、大项目,如今我们技术逐渐成熟,我们也在逐渐考虑如何把这些技术和服务更好地落地,送到千家万户,”郭中宝说,“毕竟,将材料环保做到极致,通过源头控制消除健康隐患,真正做到‘宜业尚品、造福人类’,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相关链接:

图视国检

国检微信群

扫码关注二维码

媒体聚焦 国检集团:将材料环保做到极致 用源头控制助力健康
发布日期:2022-07-05 10:54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国检集团

近日,《中国建材》杂志刊登了《将材料环保做到极致 用源头控制助力健康——国检集团材料环保控制团队发展纪实》专题报道。下面让我们一同探究国检集团是如何解决室内环境污染问题的。

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腾飞,人们在物质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在不断提高着对美好舒适的生活环境的要求,与此同时,伴生的室内环境污染问题却愈发严重,房屋装修过程中使用的部分材料会造成室内环境污染,不当的人造板材、家具、涂料、胶粘剂等建材产品会产生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氨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会使身处室内的人出现呼吸疾病,严重者甚至会诱发癌症、白血病等恶性疾病,危害人们生命健康安全。国际能源署发表调查报告称,近年来,全世界每年因空气污染致死人数高达650万人,其中室内污染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达300万人。严峻的形势使得国人越来越重视室内空气的环保水平以及高环保建材产品的选用,同时室内环境污染问题也牵动着无数相关科研人员的心。

为了保护大众生命安全,守护美好生活环境,国检集团作为中国建材检验认证的“国家队”,开始了解决室内环境污染问题的征途。

满足刚需:环保团队初长成

2001年,由于我国频繁发生室内装修污染造成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国家组织力量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布并实施了GB 18580—2001~GB18588—2001和GB 6566—2001等十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对各种建材产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了明确的限定,设定了市场准入标准。这可以称为我国系统化进行室内环境污染控制的开端。凭借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建材总院”)在建材领域长达几十年的技术沉淀与庞大数据支撑,国检集团成为最早从事建材产品环保检测业务的第三方检测实验室之一,也是国内当时为数不多的可以进行十项标准全部参数检测的机构之一,国检集团“材料环保控制团队”(简称“团队”)也在此时诞生。

当时,我国虽然有了材料环保标准,但对于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却明显滞后,该团队不断总结检测工作中的经验并开展研究工作,以满足新标准有效应用的刚性需求。在几年时间里,团队制备了多种有害物质标准样品,研发出智能水分测定仪,编制了《奥运工程环保指南》,出版了专业著作《装饰装修材料中有害物质检测技术》。这些工作推动了我国建材产品环保检测技术的进步,同时也筑就了团队的科研底蕴,为后来团队“检测与科研并重,彼此促进和支撑”的发展模式奠定了良好基础。

寻求突破:科技引领建首功

虽然十项有害物质标准的实施对于改善室内环境污染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各种建材产品的环保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升,产品合格率大大提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室内环境污染问题仍然没能彻底解决,一些新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比如:装修用材的环保指标都合格,但装修后最终空气质量却不合格;装修后空气质量虽然合格,但仍有明显异味。团队通过系统分析,认为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其一是标准体系的完善性问题,由于十项标准属于紧急出台,其中涉及的环保指标有的不充分,再加上有些材料不在十项标准覆盖范围,但又存在环保风险,处于失控状态。其二是检测方法的科学性问题,当时的标准以检测材料的有害物质含量为主,但有害物质含量不能真正反映材料使用后对室内空气的污染贡献,国际普遍采用的,同时也是能够建立材料和空气质量关联的有害物质释放量指标却很少涉及。其三是气味评价方法的缺失问题,由于有味的物质不一定有害,有害的物质也不一定有味,所以有害物质的量与气味并不成正比,没有必然联系,虽然人们关注异味问题,但是我国的材料环保标准中却并未规定气味指标。

基于以上分析,团队从2008年起开始着手进行技术攻关以寻求突破。通过中国建材总院科研基金项目《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检测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建立了有害物质数据库系统,发现各种材料的潜在环保风险;通过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专项项目《石膏板环境安全性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国检集团科研基金项目《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VOC检测用气候箱的研发》研发了进行有害物质释放量测定用的环境舱,并积累了大量材料有害物质释放量数据;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室内环境中异味物质的特征及其强度预测研究》和《垃圾填埋场和室内环境中异味活度系数测定与应用研究》掌握了建材产品的异味特征,并建立了建材产品气味强度和气味浓度的测试方法。到2014年,团队针对室内环保控制,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材料源头评价与控制方案,室内环保控制的“独门秘籍”即将在新的舞台上大展拳脚。

成果落地:工程服务终破局

2014年,APEC峰会在北京召开,其场馆建设期间,业主方对场馆提出了空气质量要达到“高环保、无异味”的要求,但要达到这一要求,仅仅让所使用的材料符合标准要求是远远不够的,一时间环保控制工作陷入困局。值此之际,时任团队负责人的国检集团原总工程师梅一飞教授勇挑重担,依托团队多年积累,为APEC场馆制定了针对各种材料的有害物质释放量、异味评价及快速检测方法,并建立了新的限值体系。团队以此为依据,派驻专业人员进驻工程现场,发挥专业优势,保证新要求贯彻落实,同时针对家具、地毯、木饰面等工厂定制化生产的材料,团队还将控制延伸到了生产端,技术人员亲赴生产厂去进行生产工艺评估、优化和监督,这是团队技术上由常规检测到工程装修全过程一次蔽不新成的成功实践。期间,团队克服了大量困难,也解决了诸多环保问题,例如,当时地毯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气味问题非常突出,团队技术人员亲赴生产现场对地毯的原材料、生产流程一一排查,通过排查,技术人员发现该地毯所使用的背胶是异味来源,且短时间内难以在市面中寻到更好的替代品,为解决这一问题,团队与厂家共同研发出了一款新型无味背胶,厂家和客户都不禁拍手叫绝。这样的故事在项目开展过程中不胜枚举,团队为了做好这个项目,实现行之有效的环保控制,已经做到了“吹毛求疵”的境地。这样高标准、严要求、短周期也倒逼团队将之前的技术积累快速转化落地,APEC项目给了团队展示拳脚的舞台,也激发了团队的无限潜能。

APEC会议取得了巨大成功,其场馆的环保水平也得到了各界与会者的高度认可,团队也因此获得了“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北京市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特别嘉奖”。自此之后,团队又陆续承担了2016年杭州G20峰会、2017年厦门金砖五国峰会、2018年青岛上合组织峰会、2019年杭州G20展室馆、2018~2021年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2022年北京冬奥村、2022年杭州亚运会等重要工程的室内装修环保控制工作,团队也获得了“G20杭州峰会服务保障突出贡献奖”,并收到了厦门建发集团、山东省委省政府、青岛市质监局和青岛旅游集团、北京城市副中心工程建设管理办公室发来的特别感谢信。团队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不断将全过程控制模式提升完善,未来将进一步依托信息化手段提高技术的智能化水平,更好地服务社会。

标准转化:技术应用再提升

在为众多工程提供环保控制服务期间,团队于2016年牵头承担“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建筑室内材料和物品 VOCs、SVOCs 污染源散发机理及控制技术》,在项目研究的五年间,团队将原有的技术成果不断深化并拓展,各种技术逐渐成熟并形成体系。团队认为,一项测试技术要想发挥最大的作用,标准化无疑是最为有效的手段。为此,团队加大了技术标准化的力度。近几年来,团队陆续制定了FZ/T 44003—2018《墙布》、GB/T 37321—2019《石膏及石膏制品中形态硫化学分析方法》、T/CBDA 42—2020《功能性内墙涂料》、JJF(建材)182—2021《建材产品挥发物检测用环境测试舱校准规范》、T/CBMF 116-2021《气味评价人员筛选方法》、T/CBMF 117—2021《建材行业气味评价实验室建设技术要求》、T/CBMF 119—2021 《室内空气气味评价方法》等四十余项标准。通过这些标准,团队针对室内异味污染问题,首次建立了针对建材产品的气味评价方法体系,解决了气味评价实验室的规范性建设问题、气味评价人员的标准化筛查及训练问题、气味评价方法的精细化和各种建材产品的气味分级问题;针对部分室内建材有害物质控制指标不健全、检测方法不科学、限量指标不合理等问题,建立了涉及人造板、涂料、胶粘剂、墙布、硅烷/硅氧烷防护剂和人造石等多种建材产品的有害物质控制标准,并在多项标准中引入了科学的环境舱测试法。为了配合标准的有效实施,团队还研发了一系列相关的检测仪器设备,如有害物质释放测试用环境舱、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微舱、原始气体嗅辨仪、动态稀释嗅辨仪等,促进了我国检测仪器装备水平的提升。随着这些标准的陆续实施和仪器设备的逐渐推广,团队多年技术积累将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应用,也必将推动各种建材产品环保水平的进一步飞跃。

技术延伸:运动场地环保

在团队专注于室内环境污染控制的同时,相关的材料环保性能评价及控制技术也陆续应用于其他领域。2015~2016年期间,我国各地大面积里暴发“毒操场”事件,针对这一问题,团队凭借在材料环保评价方面多年的技术积累,在很短时间内全面评价了各种运动场地材料及其原材料的环保风险,并建立了全面的有害物质及气味评价方法,部分技术应用于T/CSVA 0102—2017《合成材料面层健身步道要求》、GB 36246—2018《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等标准的制定,有效促进了运动场地环保水平的大幅提升。之后团队又通过中国建材总院青年基金《塑胶跑道气味组成及来源解析》、国检集团自立基金《室外塑胶运动场地面层可挥发物质的散发机理及影响评价》等项目,不断深化对运动场地的环保问题研究,为行业众多企业提供了异味溯源、污染物溯源、原材料筛查等深度技术服务,得到了行业同仁的普遍认可。团队也陆续组织了“中国运动地坪产业发展技术论坛”“全国运动地坪铺装工职业技能大赛”等行业重要活动,经过不懈努力,国检集团也于2021年成为中国田径协会田径场地人工合成面层指定检测实验室。团队目前还在进行《运动地坪 可萃取有机卤素测试方法》《运动地坪弹性颗》《运动地坪 人造草用弹性垫》《运动地坪 室内面层有害物质限量》《运动地坪幼儿园场地》《运动地坪 现浇型面层用聚氨酯胶体主料》等十项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通过该系列标准的制定,运动场地将逐渐形成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标准体系,各种产品的环保水平也将进一步提升,为消除大众对运动安全问题的担忧发挥重要作用。

展望未来:环保走进千万家

2001年发展至今,团队从不足10人到如今的50余人,目前近一半成员都是硕士及以上学历,其中包含正高级职称3人、副高职称9人、中级职称近20人。团队荣获中国建材总院“创新工作室”和“室内材料和物品环保控制技术”科技创新团队、中国建材集团“青年文明号”等称号。“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在国内乃至国际都具有影响力的,集检验与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创新型研究团队”,国检集团第一检验认证院副院长郭中宝介绍。未来,团队还将继续在三个方向上不断提升。其一是建立材料环保水平的现场快速检测方法,解决环保检测的时效性问题;其二是建立高环保产品的数据库,方便专业人员和消费者对比选材;其三是开展高环保产品认证,使消费者购买环保产品真正放心。

“团队成立之初的目的是服务大客户、大项目,如今我们技术逐渐成熟,我们也在逐渐考虑如何把这些技术和服务更好地落地,送到千家万户,”郭中宝说,“毕竟,将材料环保做到极致,通过源头控制消除健康隐患,真正做到‘宜业尚品、造福人类’,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