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有我丨李聪:千年大计 只争朝夕——做雄安新区工程建设的质量守护者 |
|||
|
|||
一线人物 李聪 国检集团雄安公司 塔吊林立、卡车穿梭,焊花四溅——河北雄安新区用轰鸣的机械交响曲迎接着五湖四海的建设者。当国家发出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号角在这片热土响起时,我意识到这不仅是职业转折点,更是检测人践行使命的历史机遇,2019年,我怀揣着“千年大计,功成必有我”和在“未来之城”的土壤里扎根生长的信念,成为了国检集团雄安公司首批建设者中的一员,从专注专业技术和参与标准编制到创新创效引领,在见证公司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开启了为建设雄安新区同频共振的质量工程“守护者”。 用汗水灌溉新区的技术坐标 入职后我主要负责主体结构、钢结构的资质评审,凭借自己结构设计的一些经验,先从设备的校准及确认开始,研究相关规范,准备试验构件及样品,操作试验设备,完成试验任务。记忆最深刻的首场硬仗是主体结构检测资质评审,为满足每个参数的检测要求,我和同事们在闷热的厂房里连续浇筑了简支梁、砌体墙和混凝土板三组试验构件,六月的厂房像个蒸笼,衣服被汗水浸透,但手上的试验任务不敢有半分松懈,最终顺利完成了评审。我谨记出具的每一份检测报告不仅是数据,更是对城市未来的承诺。这种敬畏感延续到后续材料检测中,面对临界及不合格的数据,我们会对照规范重复检测多次,从手法、对规范的理解多方面去验证,甚至外委实验室交叉验证,目的是确保所出的结果客观、公正,守住第三方检测的公正底线。 用数据重塑新区的质量标尺 随着雄安新区各项目建设提速,混凝土强度是各方责任主体及政府最关注的一项重要控制指标,在使用行业标准中的混凝土测强曲线时,与新区的气候、材料特性产生一定偏差。通过建立地区测强曲线,作为《雄安新区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主编单位成员,我们踏上了提高混凝土回弹检测精度的攻关之路:组织具有代表性的6家预拌混凝土企业,试验数据采集采用13个不同的配合比,每个配合比的混凝土试块由C15-C60不同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分别浇筑,各参编单位共采集数据2537组,按照最小二乘法原理,通过回归得到幂函数曲线。为了验证曲线的可靠性,我们又组织各参编检测单位对在建项目的实体混凝土强度进行回弹加取芯进行验证,整个编制及测试过程锻炼了我们考虑事情的全面性及组织协调能力,更是对知识探索的执着与严谨。 用初心共绘新区的砥砺奋进 六年时光,雄安新区的塔吊群正逐步蜕变为勾勒天际线的楼宇森林,而我操作设备的双手仍保持着初抵雄安时的震颤——那不是疲惫,是践行“早细精实”和“对标对表”八字箴言在检测数据上激起的涟漪。是公司教会了我坚守和付出是对工匠精神的最好诠释,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围绕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全国样板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的理念,以“传帮带”的方式助力团队成员成长,继续传承和彰显国检集团雄安人的奋斗底色,同雄安新区和公司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齐头并进,在响应国家战略的宏大叙事里,力争每一组数据、每一条曲线都能够成为雄安新区工程检验检测的第一批质量基因。 |
|||